個體工商戶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準登記,從事工商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或者家庭。2021年,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1970.1萬戶,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1.03億戶。
同時,個體工商戶也是靈活用工群體重要的身份形式,借助個體工商戶這一形式,靈活用工群體實現了稅費減免和利潤增加。但就目前來看,靈活用工市場對個體工商戶的概念和運用,尤其是財稅問題的理解十分模糊,今天的文章就圍繞個體工商戶的10個財稅要點進行厘清和分析,一文把個體工商戶看得明明白白。
1、哪些人可以成為個體工商戶
只要依法核準登記,從事工商業個體經營的公民,都可以成為個體工商戶。無論你是城鎮戶口、還是農村戶口,無論你是以個人為單位,還是以家庭為單位,都可以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并從事工商業經營活動。但值得注意的是,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職工,不允許申請從事個體工商業經營。
2、個體工商戶需承擔何種責任
與有限責任公司不同,個體工商戶需對經營期間產生的債務等承擔無限責任。根據《民法典》第56條規定,如果是個人經營的,個體工商戶的債務以個人全部財產承擔責任。如果是家庭為單位經營的,個體工商戶的債務以家庭財產承擔責任。如果無法明確區分是個人還是家庭,則以家庭財產承擔連帶責任。
3、個體工商戶的可經營范圍
個體工商戶可以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經營工業、手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及其他行業。只要個體工商戶申請登記的經營范圍不屬于法律法規禁止進入的行業和領域,個體工商戶都可以像有限公司等其他市場主體一樣進入市場,同時登記機關應該予以登記。
4、個體工商戶的登記程序
自然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經營必須依法核準登記。個體工商戶經核準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以后,才可以開始經營。個體工商戶轉業、合并、變更登記事項或歇業,也應辦理登記手續。
個體工行戶營業執照的辦理流程則包括:一是申請個體工商戶名稱預先登記;二是申請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三是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四是刻章;五是辦理國稅登記證;六是辦理地稅登記證;七是設立基本戶等。個體工商戶登記事項則包括經營者姓名和住所、組成形式、經營范圍、經營場所等等。
5、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機關
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機關。登記機關也可以按照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規定,可以委托其下屬工商行政管理所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登記機關應對個體工商戶實行市場平等準入、公平待遇的原則,不允許差別對待。
6、個體工商戶是否可以開設銀行賬戶
個體工商戶可以在銀行開設對公賬戶,只需帶上營業執照正本原件及復印件、經營者身份證和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稅務登記證原件及復印件等材料到銀行填寫開戶申請書即可。此外,個體工商戶還允許向銀行申請貸款,以便獲得資金流支持自身經營發展。當然,如果條件不允許,個體工商戶也可以不辦理銀行對公賬戶,而是由個體工商戶自己的個人銀行賬戶來進行收付款等,稅款從投資者個人的銀行賬戶代扣即可。
7、個體工商戶可以雇傭員工嗎
相關政策規定,個體工商戶有權請幫工、帶學徒。一旦招用從業人員,個體工商戶應當與其訂立勞動合同,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合同約定的義務,不得侵害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8、個體工商戶如何依法納稅
個體工商戶規模雖小,但是也要注意承擔納稅義務,切不可故意規避稅收責任。個體工商戶應按照稅務部門的規定正確建立賬簿,準確進行核算。對賬證健全、核算準確的個體工商戶,稅務部門對其實行查賬征收;而對生產經營規模小又確無建賬能力的個體工商戶,稅務部門對其實行定期定額征收;具有一定情形的個體工商戶,稅務部門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實行核定征收。
另外,部分個體工商戶還應該建立復式賬,比如注冊資金規模較大超過20萬的,銷售增值稅應稅勞務的納稅人或營業稅納稅人月銷售額超過4萬元的,從事貨物生產的增值稅納稅人月銷售額超過6萬元的,或者從事貨物批發和零售的增值稅納稅人月銷售額超過8萬元的,都可以建立復式賬。而如果注冊資金沒超過20萬,或者上述三項月銷售額沒超過相應金額,則只需要設置簡易賬即可。
9、個體工商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有何要求
在所得稅方面,因為個體工商戶在實質上是個體經營,屬于自然人范疇,所以并不繳納企業所得稅,而是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增值稅方面,個體工商戶因為普遍規模較小,可作為一般納稅人出現,也可以申請成為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適用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比如根據《稅務總局關于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征管問題的公告》,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月銷售額未超過15萬元的,季度銷售額未超過45萬元的,可以免征增值稅。
10、個體工商戶收入性質和稅前扣除如何判定
個體工商戶開展經營取得的收入不再屬于薪酬和工資報酬,而是劃為經營所得,而且,即使取得了名義上的薪酬所得,也不可以像其他工薪員工一樣在稅前扣除,而是要并入經營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除了取得的收入不能稅前扣除外,個體工商戶在生產經營中產生的一些其他正常支出是允許稅前扣除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個體工商戶身份的特殊性,其產生的生產經營費用往往容易與個人和家庭支出弄混,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區分生產經營費用和家庭費用并進行相應的稅前扣除呢?對此,《稅務總局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規定,對于生產經營與個人、家庭生活混用難以分清的費用,可將其40%視為生產經營費用,予以稅前扣除。
上述關于個體工商戶的10個財稅要點,對于想注冊成為個體工商戶的自然人和家庭,尤其是靈活用工群體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只要對這10個方面有了正確認識,才能更好地享受個體工商戶身份帶來的優惠和利好。尤其是稅收優惠方面,就目前來看,我國個體工商戶的納稅主要有三種稅收制度,分別是查賬征收、核定征收和定期定額征收。其中,查賬征收適用于賬戶健全、核算準確的個體工商戶;核定征收適用于賬務不規范的個體工商戶,稅務部門核定其應納稅額進行征收;定期定額征收,則是稅務部門根據相關規定對個體工商戶在一定經營時間核定其應納稅收入或所得額和應納稅額。
但無論是三種模式中的哪一種,對比來看,個體工商戶模式都比勞務合同模式、個人獨資企業等模式產生的稅務負擔明顯減輕,因此,個體工商戶也成為靈活用工市場特別青睞的用工方式。但是,青睞并不代表自愿,目前也出現了一些企業一刀切、千方百計把靈活用工“自然人”變成“個體工商戶”的案例,這顯然違背了靈活用工群體的自主意愿和選擇,也會導致個體工商戶身份被濫用,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的跑偏,對此現象社會仍需謹慎看待和高度關注。